在潮州楓溪,全福陶瓷廠里,有一位71歲的老人林禮騰。他平常給人的形象是:腳趿涼鞋,手掌粗大,推著已有數(shù)十年歷史的鳳凰牌自行車。一般人并不知曉,這位毫不起眼的老人是一位中國陶瓷藝術(shù)大師,他將自南宋以來失傳700多年的曜變天目釉復活并不斷創(chuàng)新。為了奇跡不斷再現(xiàn),曾經(jīng)腰纏萬貫的他將年輕時賺來的巨款幾乎都“燒光”了。
曜變天目釉是中國陶瓷的瑰寶,其燒成帶有極大的偶然性和神秘性,制成品隨著光線和觀察角度的變化會產(chǎn)生如同日月星辰般的七彩光芒。世界有明確記載僅存的三件曜變天目茶盞產(chǎn)自南宋期間,現(xiàn)在全部收藏于日本,均被列為日本國寶。
當代日本、中國大陸及臺灣省的陶瓷科學家、技藝師都想仿制,但終因工藝難度太大,不可控因素太多,均未能取得滿意的結(jié)果。新中國成立后,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人力、物力進行研究,雖然取得一些喜人的成績,但從產(chǎn)品的多樣性和穩(wěn)定性上還不盡如人意。但農(nóng)民出身的林禮騰花費了數(shù)十年工夫,終于略為穩(wěn)定地掌握了這一技術(shù)。
歷經(jīng)13年耗資數(shù)億
終得數(shù)點釉斑
林禮騰與曜變天目釉的結(jié)緣十分偶然。
年輕時,飽受窮苦之痛的林禮騰一心求變,在楓溪家鄉(xiāng)全福村辦廠,從電鍍瓷到廢鞋底到彩瓷,林禮騰的生意順風順水,日進斗金。
為了讓自己的產(chǎn)品賣得更好,特別是順應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對大瓷盤的特殊需求,林禮騰高薪聘請了來自北京、景德鎮(zhèn)、唐山等地的專家作為顧問,研究設計新產(chǎn)品。
1990年,林禮騰陪同幾位專家前往日本旅游。在參觀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時,同行的唐山陶瓷公司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張玉春對館藏的曜變天目釉茶盞非常癡迷。他對林禮騰說,這是我們祖先生產(chǎn)的,卻在日本成了國寶,全世界要欣賞這曜變天目釉只能到日本來,你能不能把它恢復了?
當時,財大氣粗且已有豐富的釉面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林禮騰并不以為意。
回國后,他一邊繼續(xù)打理生意,一邊開始著手研究曜變天目釉的燒制。
然而,這并沒有想象中的容易。失傳數(shù)百年的技藝,全無理論和實踐的指導,僅能靠自己摸索。
憑借著釉面生產(chǎn)的實踐和理解,林禮騰和他的員工沒日沒夜地進行著實驗。自己動手配料、為粘土配方、灌漿、制作生產(chǎn)模具、修坯、施釉、燒制……
但一切并不如人意。
“剛開始時,一個月燒20窯左右,每次出窯,林總的臉都是黑的。(這樣的狀況)一連好多年。”跟隨林禮騰30多年的老員工林耀枋回憶起那段時間,不禁連連搖頭。
“出窯時沒一個有用,全砸了,一窯一萬多(元),就這么沒了。”剛開始,林禮騰完全沒有方向,一點信心都沒有。
在工廠五樓的展廳里,林禮騰特意在一個顯眼的臺面上鋪滿廢瓷片。每一片瓷片上都標有編號。“這都是當年砸掉失敗樣品的標本,為的是記錄下失敗的狀態(tài)并分析原因。”林禮騰說,這僅僅是一小部分,那些年砸掉的樣品應該能裝滿好幾卡車。
于是,好強而執(zhí)著的林禮騰放下了手中的生意,全身心地投入曜變天目釉的研究中。
林禮騰從世界各地買來各種化工原材料進行配置,有一次,原料堆錯了,影響了成型,全作廢了,幾千萬元就泡湯了。
“火的溫度變化曲線非常重要。”在控制窯溫上,林禮騰非常倚重老員工林耀枋,這位老窯工通過目測火的顏色便能知窯火溫度。
原料、窯火都只是曜變天目釉形成的一部分原因,天氣變化、灌漿速度、施釉快慢等等,任何一個細微的差別都將影響“奇跡”的發(fā)生。這是林禮騰經(jīng)過成百上千窯實驗后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
彼時,每天晚飯后,林禮騰便騎著那輛鳳凰自行車來到廠里,和員工們一起打牌,邊打牌邊分析總結(jié)失敗的原因。以致林禮騰的妻子埋怨:“晚上一起喝杯茶的時間都沒有。”
皇天不負有心人,成功終于在2003年9月的一個早上來臨。
“全世界老爺保佑!”一如既往地,林耀枋在出窯前雙手合十地祈禱。
出窯之時,林禮騰一眼看見了一個23寸直口瓶上有幾點“花”出來了。“成功了!成功了!”林禮騰歡喜不已,13年的努力、耗資數(shù)億,終于有了幾個曜變天目釉的斑點。
如今,這第一個成功燒制成的曜變天目釉直口花瓶就擺在那堆廢瓷片上。現(xiàn)在看來,這個花瓶并不怎么美麗,曜變天目釉的斑點也不那么明顯,但時隔多年,林禮騰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舊興奮,“當時我流了幾滴熱淚,高興了好幾個月。”
清華、故宮專家
肯定其重大貢獻
13年來堅持不懈,終于摸到了一點門路,這堅定了林禮騰繼續(xù)走下去的決心。
實驗、失敗、總結(jié),接著實驗、偶爾成功、繼續(xù)總結(jié)……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這哪是燒陶瓷,這是在燒錢��!”身邊人都勸他別干了,林禮騰自己也這么說,卻毫不動搖。
數(shù)十年來,林禮騰沒有停下反復研究實驗、不斷完善的腳步。他對自己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在他的堅持下,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得以實現(xiàn),曜變天目釉在潮州實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性突破。無論造型設計、工藝技法、燒結(jié)技術(shù)都有了質(zhì)的飛躍。曜變天目釉成功在大尺寸八寶瓶、金銀圈花瓶、仿古花瓶、茶盞、茶壺、酒壇等器型上得到呈現(xiàn)。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在深色的底釉里,金紅圈環(huán)自然分布、大小不一,在光照下色彩變化異常閃耀。
2005年,林禮騰以“紅色曜變天目陶瓷制造方法及其所使用的瓷釉”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兩年后,他拿到了國家知識產(chǎn)權(quán)局頒發(fā)的發(fā)明專利證書。
2008年,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上,曜變天目金錢花釉藝術(shù)瓷獨放異彩,以單件作品80萬元的高價被北京一位資深陶瓷愛好者收藏。
2009年,我國陶藝界元老張守智、楊永善先生難掩被震撼的心情,給予高度評價:“這是曜變天目釉自南宋以來再度浴火重生,彌足珍貴。”
2012年12月,時任國家輕工業(yè)裝飾材料陶瓷質(zhì)量檢測廣州站站長、陶瓷工藝高級工程師張建洪鑒定評價稱:“如同夜幕下的太空群星璀璨,或又如自然奇觀流星雨劃破夜空瞬間閃現(xiàn),所展示的大自然奇妙美色,給人們以無盡的藝術(shù)遐想。”
近年來,林禮騰制作的曜變天目系列產(chǎn)品被收藏于國務院辦公廳、中國美術(shù)館、釣魚臺國賓館等地。
2016年4月,中國陶瓷工業(yè)協(xié)會組織了清華大學美術(shù)學院教授、博導王建中、張守智,廣東陶瓷協(xié)會名譽會長陳衡,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莉英等13人的專家團,對林禮騰的曜變金圈釉瓷器珍品進行專題鑒賞。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林禮騰基本掌握了釉色變化的使用,突破掛釉上的難關(guān)……這是我新中國成立后對這一種釉種創(chuàng)新的重大貢獻,也是唯一的。”
制成2.36米直徑
曜變天目瓷盤
然而,林禮騰并沒有要停下腳步的意思。
林禮騰在研究曜變天目釉的同時還在另一個領域創(chuàng)造了世界紀錄。
此前,林禮騰早已經(jīng)創(chuàng)制出直徑2.15米的大瓷盤,又構(gòu)思創(chuàng)制了《儒圣圖》《清明上河圖》《盛世滋生圖》等20多種畫面繪制,燒成于大盤之上,出口沙特阿拉伯等地。這樣大尺寸的大盤被載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已七十古來稀的林禮騰并沒有滿足于此,他又花費兩年時間成功燒制出直徑2.36米的瓷盤,再次超越了自己曾創(chuàng)下的世界紀錄。目前,林禮騰已經(jīng)向有關(guān)方面呈交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申報材料。
對于林禮騰而言,對曜變天目釉的研究和燒制源于上世紀末他為國外生產(chǎn)大瓷盤而引發(fā)。如今,他希望將二者融為一體。他想燒制一個2.36米的曜變天目大瓷盤,這樣一來,他一生的努力就可以在這個大瓷盤上得到一個完美的結(jié)合。
這并非想想而已。今年,林禮騰已經(jīng)燒制出兩個2.36米曜變天目大瓷盤,并在大盤上雕刻清明上河圖。然而,實際效果并沒有他想象的那么好。正如王莉英所說,有點畫蛇添足了。
然而,林禮騰很享受著這種不斷探索的過程,他說,下次不刻了,燒制一個完美的2.36米曜變天目大瓷盤就好,燒好了要送給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林禮騰手里復活了的曜變天目釉,藏著如星空之燦爛,也藏著如星空般的“人力不可為”,每一次的燒制都讓人難以捉摸。這讓林禮騰每每為之驚奇,也由此敬畏自然之力。
近年來,外國陶瓷界同行曾多次欲斥巨資購買其技術(shù),都被林禮騰拒絕了。他說:“這是國寶,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