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文物鑒定會上,某博物館文物鑒定專家面對一瓷器連連稱贊,此時聽聞物主未繳鑒定費,立即改口稱贗品。后來,藏家不服,尋得該專家門下,小心拿出一張在故宮拍的元青花瓷瓶照片請專家掌眼,專家認定民間不會有元青花,稱此物為“文革”期間之仿制品,藏家大笑而去。
并非藏家有意跟專家過不去,面對自己拿血汗錢保護起來的“國寶”,某些文博專家信口開河,實在令人惱火。目前,文博專家公認的元青花存世僅三百件,散落在各國博物館中。專家們認為,除此之外,都是仿品,因此對民間藏品,一律否認。然而藏家們拿實物證明,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元青花遠遠超出這個數(shù)量。張洪啟和蘇玉銘先生幾十年來在全國各地尋寶,據(jù)他們所說,親眼目睹的元青花真品不下萬件,有的藏家,一人便擁有上千件。
這些瓷器并非憑空而來。近二三十年間,與城市建設(shè)相伴的掘地運動,使大量深埋地下的元青花重見天日,隨即散落在民間。此時,國人還未真正認識到元青花的價值。直到2005年那一次舉世矚目的拍賣,國內(nèi)的元青花開始大量浮出水面。然而,面對這些無歷史記載、無傳承記錄的古瓷,專家的不認可,讓看似熱鬧的元青花收藏陷入尷尬。
緣何不認可?其一,目前國內(nèi)沒有一家官方的瓷器鑒定機構(gòu),也沒有權(quán)威的瓷器評估標準。瓷器鑒定靠的是眼力和經(jīng)驗。同樣憑眼力,不同專家采取的角度也有區(qū)別,比如,有的看瓷胎,有的看釉色,有的看紋飾,得出的結(jié)論自然難以達成共識。另外,由于每個專家所見的實物有限,靠經(jīng)驗來做判斷的方法也有局限性。從這些方面來說,專家可能不如行家。因為行家拿自己的錢買教訓(xùn),自然格外用心。他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靠實踐練就了火眼金睛。其二,儀器鑒定也只能作為參考。雖然儀器分析,可以大致判斷出年代,但是瓷器畢竟是藝術(shù)品,其價值要從工藝水平和藝術(shù)鑒賞的角度考慮。其三,專家的不認可,造成了藏家對元青花的不信任。面對一件不知來歷的元青花,人們第一反應(yīng)肯定會懷疑有假。事實上,大量仿制元青花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且受仿制技術(shù)所限,真正高水平的仿品非常少見。
元青花的大量涌現(xiàn),也使一部分人開始質(zhì)疑當年“鬼谷子下山”瓷罐的天價是否人為炒作?蘇玉銘先生認為,按照當時的情況,2.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與其實際價值基本相符。在他的朋友圈中,那次拍賣會之前準備出價上億元的就有四五人。在中國瓷器史上,元青花是最為成熟的瓷器產(chǎn)品。“鬼谷子下山”瓷罐確實是元青花中的精品。令蘇先生憤憤不平的是,若目前民間出現(xiàn)同樣一件元青花瓷罐,其拍賣價格卻遠不能及。按照拍賣游戲的規(guī)則,一件藏品講究傳承有序,佳士德那件“鬼谷子下山”瓷罐有清楚的傳承記錄,而民間的“鬼谷子們”,被挖掘前多為窖藏,這些沒有“戶口”的元青花,在拍賣游戲中自然要被減分。由于專家的不認可,其真假也成了問題,更影響到流傳。事實上,目前民間收藏的大量元青花中,精品并不多,但是價值與“鬼谷子下山”瓷罐相當?shù)模步^非僅有。蘇先生見過一套保存完整的《三國演義》故事原型系列瓷器,《三國演義》一百二十章,這套元青花共二百四十件,使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展現(xiàn)了小說情節(jié),每兩件表現(xiàn)一個章節(jié)內(nèi)容。如此看來,《三國演義》的故事在元代已經(jīng)基本定型,元青花的歷史價值更不容忽視。
目前,國內(nèi)很多被行家認可的元青花瓷器正在源源不斷作為現(xiàn)代工藝品銷往國外,甚至是以集裝箱為單位賤賣出去。民間藏家痛心疾首,怎能坐視祖先的珍寶這樣流失?無奈的是,即使藏家傾家蕩產(chǎn),也無法阻止。對于一般藏家來說,青花瓷不被認可造成了有價無市,手里的藏品積壓,無法兌現(xiàn),也就不利于以藏養(yǎng)藏。更讓人痛心的是,有的專家不負責任地誤斷真假,不利于文物的保存,甚至遭遇被丟棄或砸毀的噩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