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其希望贈送醴陵特供瓷“芙蓉花”。長沙晚報通訊員 易博奇 攝
長沙晚報記者 胡兆紅 實習生 錢茂鋒
“作為一個在香港生活多年的湖南人,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希望把這件醴陵特供瓷‘芙蓉花’贈送給香港博物館。”日前,在位于長沙太平街的麒麟金玉堂,收藏家羅玉其拿出珍藏的醴陵特供瓷珍品——釉下五彩雙面紅芙蓉花薄胎碗,希望長沙晚報能幫他完成這個心愿,“這件瓷器是取毛主席‘芙蓉國里盡朝暉’詩意制作的,取名芙蓉花,希望以瓷傳情,讓芙蓉花與紫荊花交相輝映。”
30年來往返湘港,成為“湘港”人
自從1987年第一次踏上香港的土地,并于上世紀90年代在香港成立自己的公司,30年來,羅玉其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呆在香港,他感覺自己和香港這片熱土已緊緊地連為一體了,成為了“湘港”人。
30年來,羅玉其見證了香港與內(nèi)地由遠到近、由疏到親的變遷。“那時去香港,辦證非常麻煩,花了好幾個月,F(xiàn)在去香港就順利多了,像串門一樣方便。”初到香港時,羅玉其感到既神奇又新鮮,看到了內(nèi)地與香港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上的差距,同時也感受到兩地同胞之間的某種心理隔閡。“當時很多香港人對內(nèi)地的了解很少,對內(nèi)地的認識很片面,這是長期分離造成的。”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這天,羅玉其見證了令中國人揚眉吐氣的那一刻。“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令人痛快!”自此以后,每年7月1日,羅玉其幾乎都呆在香港,參加慶祝活動。在不少慶典活動中,羅玉其率公司員工在香港機場等地打出表達中華兒女心聲的橫幅,廣受矚目,羅玉其也因此成為香港一位頗有知名度的新聞人物。
收藏的醴陵特供瓷在香港摘得“拍王”桂冠
羅玉其醉心收藏,尤重醴陵特供瓷,他收藏的醴陵特供瓷,其數(shù)量之多,器型之全,品相之好,首屈一指,被譽為“毛瓷羅”。他覺得很欣慰的一件事,是讓醴陵特供瓷在香港大放異彩。
醴陵特供瓷又稱“毛瓷”,這些瓷器制作精美,尤以1974年特制的四季花卉釉下彩薄胎碗價值最高,這些瓷器分月季、芙蓉、紅菊、藍菊、臘梅五件套,借毛澤東詩詞寓意入畫,以“白如雪、薄如紙、潤如玉、明如鏡、堅如鐵、聲如磬”著稱。
“很多香港人一說瓷器,只知道有景德鎮(zhèn),其實湖南醴陵的瓷器非常有特色。”羅玉其的一大心愿,便是讓更多人認識到湖南瓷器之美。2013年6月,作為湖南(香港)投資貿(mào)易洽談周專題活動之一,一批湘瓷湘繡亮相香港,羅玉其帶著醴陵四季花卉釉下彩薄胎碗在港展出,受到廣泛關注。尤其是在6月20日舉行的湘繡湘瓷藝術精品拍賣會上,這套四季花卉薄胎碗(一套五件)摘得“拍王”桂冠,以800萬元人民幣成交,轟動香港。
“就是想通過這個拍賣,發(fā)揮宣傳鼓動作用,提高湖南瓷器知名度。”羅玉其說,這次拍賣,讓更多香港人認識到了湖南,了解醴陵,知曉醴陵特供瓷的歷史價值以及藝術價值,“很欣慰!”
希望向香港博物館贈送醴陵特供瓷“芙蓉花”
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羅玉其原計劃去香港參加活動,但因事難以成行。思來想去,他希望向香港博物館贈送醴陵特供瓷“芙蓉花”一件。
“醴陵特供瓷是中華瓷器文化的一個高峰,‘芙蓉花’是湖南的象征,讓這件瓷器成為湘港兩地文化交流的載體,意義與價值遠超過瓷器本身。”羅玉其表示,自己見證了香港與湖南幾十年來的發(fā)展,作為一名“湘港”人,有義務為增進兩地的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羅玉其透露,他目前正在籌建自己的博物館,希望把更多湖南文化精品介紹到香港,也把香港文化精品介紹到湖南,“希望湘港越走越近,越走越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