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明清瓷畫中有一種“十字杵”紋樣存世量相當大。這種紋樣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似乎毫不相干,卻總是出現(xiàn)在瓷器盤、碗內(nèi)底這個重要的中心位置,因而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它的原型來自哪里?它在瓷器紋樣世界里,又意味著什么?
圖2
圖3
“十字杵”的出處與古代印度以及藏傳佛教有關。在古代印度,有一種兩頭尖的兵器,以鋒利著稱。七世紀的時候,這種兵器隨著巫術融入佛教,成為密宗的一種重要法器,稱“金剛杵”。密宗為“金剛杵”賦予了許多神奇的功能,在密宗的宗教活動中使用頻繁。密宗于唐代傳入中國內(nèi)地,“金剛杵”也開始為中國人所知。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金剛杵”出現(xiàn)了各種造型,其中一種是把兩只“金剛杵”作十字交叉狀,稱“羯磨杵”,或者稱“羯磨金剛杵”“十字羯磨杵”等,民間簡稱“十字杵”。
“十字杵”作為一種紋樣,在元代的龍泉窯就已經(jīng)很常見。這與源頭也是印度的藏傳佛教密宗在元代時曾流行中國有很大關系。到明代前期,藏傳佛教繼續(xù)得到幾位皇帝的恩寵,故“十字杵”紋樣在青花瓷器中大量出現(xiàn)(圖1、2)。明后期藏傳佛教趨于衰落,反映到瓷器紋樣上,“十字杵”也一度幾近絕跡。然而進入清代,藏傳佛教因帝王提倡再度吃香,“十字杵”在清三代瓷器上又掀起一個高潮(圖3)。
“十字杵”紋樣的崛起,除了帝王對藏傳佛教密宗的重視和倡導之外,它本身對民眾來說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嗎?有的。在民眾心目中,“十字杵”是一種有著降魔驅邪作用的法器。這種認知是從當時佛教舉行的法事活動中得來的。
元明清藏傳佛教修法時,都要布置一個清靜的壇場,也叫“曼陀羅”。怎樣才能使一塊壇場變得清靜?最基本的方法是在壇場的四隅,放四個“十字杵”,因為“十字杵”具有排除魔障、堅固壇場的作用。這種做法在佛經(jīng)上是有依據(jù)的。如《一字佛頂輪王經(jīng)》說:“其四角隅,各畫二金剛杵,十字交叉,如是印等蓮華臺上如法畫之。”又如《十一面觀音咒經(jīng)》說:“如果要使修法有成就,修法時的壇場外院四角要安立金剛杵交叉如十字形。”這種宗教理論影響很大,以至漢傳佛教在法事活動中也多有借鑒。
在藏、漢各種法事活動進行過程中,除了用“十字杵”鎮(zhèn)住壇場四隅,“金剛杵”還有許多其他用處。我們以元代傳下來的《天地冥陽水陸儀文》為例,來看看“金剛杵”別的作用。此《水陸儀文》中說:“夫金剛寶杵,手印相傳,能除八難之殃,利拔三涂之報。圣賢有位,魑魅無蹤。逼邪魔遠去他方,請諸佛近臨法會。”又說:“寶杵揮時振八寒……外道邪魔皆遠離。”“寶杵擲時,振破八寒之獄。”“揮寶杵而邀迎十圣。”可見,“金剛杵”在法事活動中的基本作用有兩個:一是驅魔遠去;二是迎來圣賢。在壇場修法時,這兩條都是必須做好的極重要的事項。普通民眾通過法事活動知道了“金剛杵”的驅魔功能,因而把它看成是一種驅魔神器。
從密宗的觀念看,驅魔的法器主要是兩個頭的“金剛杵”,并不一定是四個頭的“十字杵”。然而明清瓷器上畫的卻都是“十字杵”。這是為什么呢?筆者以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四個頭的“十字杵”圖案可以上下左右全方位對稱,非常適合在圓形的器物上表現(xiàn)。因此,“十字杵”紋樣就成了“金剛杵”的代表。
有人說,中國瓷器紋樣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雖然這話不完全對,但也指出了一個事實,即大多數(shù)紋樣是以吉祥為畫意的。然而,紋樣光有吉祥還不能充分滿足民眾的精神需求。從民俗學的角度看,民眾有追求吉祥的心理需求,也有借助某種物品鎮(zhèn)住妖魔鬼怪等兇物侵害的心理需求。在中國傳統(tǒng)紋樣中,具有驅魔鎮(zhèn)邪功能的品種很少,即使有也往往權威性不夠,很難贏得人們的信賴。所以,當來自域外、官方大力提倡、披著宗教神秘外衣的“十字杵”成為紋樣后,它具有的驅魔鎮(zhèn)邪威攝力被公認是特別強的。這應該是導致“十字杵”成為紋樣常青樹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