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高20.2、口徑4.1×6.4、足徑4.4×6.8厘米。口與足為長方形,扁體,造型別致。器身系前后對拼,兩側可見豎接痕(宋元明采用模印裝飾的立件,尤其是龍泉窯產品,多數用豎接胎成型,以改善正面的視覺效果)。印花清晰,紋飾分八層。通體滿釉,釉色青綠且不帶一絲紋片(口部二條屬“沖”)。深足,足端護胎汁呈赭紅色,胎質灰白細潤。器身紋飾之芭蕉葉的輪廓線為雙層,葉子頂部略圓;芭蕉葉系單獨排列式,葉與葉之間留有空隙(元代大多分開,明初有分開,也有拼攏重疊的。宣德以后,蕉葉紋幾乎不見有分開的);云肩紋的云頭,同其兩云腳間相交的尖頭,都指向一個方向(元代中晚期,云頭同云腳尖頭方向相背。元末,兩個尖頭的方向部分相背,部分一致。入明后,兩個尖頭的指向一致幾乎已成為慣例)。從這些特征來看,該器當為元末明初之物。此外,單獨分離式的回紋為元代多見。而該瓶的口與底部回紋邊飾呈單體間斷排列式,表明其所屬年代最遲不會晚于明宣德朝。宣德以后,除少數回紋邊飾作一反一正二方相連外,多數已是整圈一筆環(huán)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