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市場競爭亦如古之兵戰(zhàn)。我們管理者必須懂得人是世界上最富感情的群體,人性化管理是管理者調動員工積極性的重要手段。管理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生活在溫馨友愛的集體環(huán)境里,由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容忍,使人產生愉悅、興奮和上進的心情,工作熱情和效率就會大大提高;相反,一個人生活在冷漠、爭斗和爾虞我詐的氣氛中,情緒就會低落、郁悶,工作熱情就會大打折扣。
公司不遠處有家“海底撈”火鍋店很受歡迎,每次路過發(fā)現都是滿座,還有很多等位的客人。了解后發(fā)現,不僅他們提供的服務很有特色,公司老總張勇對員工的管理也是非常與眾不同的。“我要讓我的員工快樂地工作,因此,能為員工想的、做的,我都會努力去做。”很多餐飲店的員工住在地下室,“海底撈”的服務員和經理一樣住公寓套房。在四川簡陽,張勇還建了一座私營學校,“海底撈”員工的子女可以免費上學。
筆者在一家酒店講課的時候,有學生問我:比如,一個客人在前廳退房時要求打折。按規(guī)定他離打折標準還差2間房,需請示經理,但經理不在。領班很想打,因為根據住房情況和爭取長住客的利益,他相信經理在也一定會打,但他仍在猶豫,怕超越權限挨批。這就是經理沒有叫他們在特定情況下可以越權的失誤了。假如提前交待了,客人高興,領班很有面子,不僅在客人面前,事后說給經理聽還會得到經理的信任和褒獎,真是一舉幾得的事。普通員工有沒有權,答案是有。一個清潔工遇到客人要求帶路,而上司規(guī)定他只能在一個區(qū)間工作,如果去了其它地方就簽黃單一張,累積3次降一級工資。你說他敢不敢去?應不應該去?答案是肯定的,為了客人滿意應該去。
譚小芳老師認為,誰都有一顆愛虛榮的心,適時的滿足一下,多鼓勵,多幫助,企業(yè)的工作就另是一番景象了。每一級的權力有大有小,特定情況下能越的就讓他們越,它絲毫不會削弱上司的權力,恰恰相反,它對提高下屬工作積極性、配合協調兩級間的工作關系有很大幫助。
我還建議上面培訓那家酒店的管理者禮賢下士,心胸豁達,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的一員。在一些著名公司的機關食堂里,就經常看見老總們手持餐具,同普通員工一樣排隊打菜,一樣自找餐桌。這種被懷疑是“作秀”的舉動其實很有好處。能親近員工,能體察民情,能養(yǎng)成有益的習慣。而更重要的,通過長期的率先垂范,讓員工真切感到管理者對下屬人格的尊重和愛護,他會從心底涌起對管理者、對這個集體的擁護和熱愛,從而煥發(fā)最大的工作熱忱,這也是管理者實行人性化管理所要達到的目的。
需要以人為本,進行人性化管理,這是管理的趨勢,不可違背。這些不是停留在口號或者對外宣傳上,而真正應該使之深入管理行為之中。人性化管理不是將“人性化”當作“人情化”,給下屬買生日蛋糕,或出去“撮”一頓等。其實,這些可能都需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人性化管理同樣也不一定是靠更多的薪水、靠更寬松的考核、靠更低的工作強度。重要的是,作為管理者一定要學會“喜歡下屬”。這才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礎。管理者真心喜歡每一位下屬,用放大鏡去看他們的優(yōu)點,用縮小鏡去看他們的缺點,要學會肯定下屬所做的一切努力,給了下屬成就感和贊許,并要嘉許他們彌補缺點的勇氣和具體行動,就算嚴厲批評他們,他們也會理解的。
所以說,人性化管理不是簡單的“打成一片”或者“恩威并施”就能實現的。人性是極為復雜的。任何一個人,人性都有兩面性,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惡”的一面。企業(yè)內外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行之有效的制度,才是企業(yè)發(fā)展的源動力;而人性化,應該成為一種企業(yè)管理制度的潤滑劑。泰羅制式的“管、卡、壓”管理并不完全錯——因為沒有紀律、沒有約束、沒有懲罰,就會沒有管理,也沒有效率。列寧當年正是從一分為二的角度肯定了泰羅制中合理的內容。教育專家強調“沒有懲罰就沒有教育”,筆者則認為“沒有懲罰就沒有管理”。
不管是規(guī)范化管理,還是人性化管理,總之,企業(yè)家和經理人對人性越了解,管理制度的設計就越合理,就越有效。以人為本,是管理的趨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