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一:
“先生,您了解阿膠的功效嗎?”
“它是一種補血的中藥吧,好像是給女士用的。”
鏡頭二:
“大姐,您服用過阿膠嗎?”
“喝過,補血很好。”
“那您總共服用了多長時間?”
“一個多月吧,是藥三分毒,哪能一直用呢。”
鏡頭三:
“小姐,如果送長輩補品,阿膠、人參和鹿茸,您選哪個?”
“送自己人可能選阿膠,便宜實惠。送客人當然是人參或鹿茸,顯得檔次高一點。”
這是日前本刊記者街訪時的幾段剪影。
作為有資料記載的東阿阿膠第八代傳承人,秦玉峰顯得有些無奈,“很多年了,關于阿膠的功效,幾乎被社會大眾不由分說,一致認定是補血,而且是給女子用的。如果僅僅從藥品角度去理解,阿膠又是不能久服的,但事實并非這樣。從歷史上看,阿膠一直是滋補上品,是進補、營養(yǎng)、預防、保健和養(yǎng)生的產(chǎn)品。醫(yī)圣李時珍‘久服輕身益氣’的評價,也給阿膠功效空間提供了很好的延展,歷史上關于阿膠的記載也讓我們得以更好地理解。”
回歸工程”喚醒遺失的美好
南北朝著名醫(yī)藥學家、道學家陶弘景在《名醫(yī)別錄》中說:“阿膠出東阿,故名阿膠。”。阿膠與人參、鹿茸并稱為中藥“三寶”�!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將阿膠列為“上品”,《本草綱目》稱其為“圣藥”。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說:“東阿有井大如輪,深六七丈,歲常煮膠,以貢天府”。在古代,阿膠歷來是朝廷貢品、滋補上品。
“鉛華洗盡依豐盈,雨落荷葉珠難停。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說生來為君容。”這是講楊貴妃的美麗來源于阿膠的故事。
《朱子文集》所收南宋著名理學大師朱熹給母親的一封書信中說:“慈母年高,當以心平氣和為上。少食勤餐,果蔬時伴。阿膠丹參之物,時以佐之。延庚續(xù)壽,兒之祈焉。”其言切切,其心拳拳,至孝之心,阿膠之情。
如今古老的國藥瑰寶早已不是昨日深宮中的稀世之品,而成為今日人們?nèi)粘H沼弥�,其價格“物超所值”,其價值只窺得冰山一角。
“2000多年的驗證,阿膠第一是安全的,第二是有效的。所以,阿膠價值要回歸其歷史的價值和歷史的地位。”秦玉峰胸有成竹地說。
提出價值回歸,是源于價值低估。如何實現(xiàn)阿膠價值回歸?秦玉峰歸納為三條“回歸線”:阿膠在歷史上從來不是簡單的補血之物,也不是只有女性服用,而是歷代精英群體的上等滋補品;阿膠在歷史上被很多女性當作美容滋補佳品;阿膠的補血功能,是所有補血產(chǎn)品中最高之品。“回歸”以滋補為主體,以補血與美容為兩翼。
2006年,秦玉峰執(zhí)掌東阿阿膠,開始實施回歸阿膠“圣藥上品”的歷史地位,回歸高端主流人群的阿膠價值回歸工程:
讓阿膠傳統(tǒng)制作技藝永遠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