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部門搞了一場總結會,各業(yè)務部門主任的發(fā)言很給力,水平高,再加上集團新領導上任后政策深得民心,感覺明年還是非常有希望的。但聆聽對部門主任發(fā)言后,邵珠富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感覺有好多營銷觀念方面的東西有必要梳理一下,作為營銷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忽略兩點:一個是戰(zhàn)略,一個是戰(zhàn)術。戰(zhàn)略要解決的問題是“做正確的事”的問題,戰(zhàn)術解決的則是“正確地做事”和“把事做正確”的問題。部門主任是廣告部的脊梁,承上啟下,首先戰(zhàn)略要對頭才行。誠如邵珠富經常舉的那個例子,同樣一畝地,如果是種小麥,累死累活地干,收入可能也就1000斤小麥,但如果是種鴉片呢?可能沒這么努力地付出,但收益可能是1000斤小麥的多少倍,所以我們首要解決的恰恰是“做正確的事”的問題。當場總結出幾個觀點性的東西,以共勉——
1、活動做“量”還是做“深度”——這牽扯到活動贏利水平的問題
好多部門全年都策劃了諸多的活動,有的部門一月策劃上幾場活動,然而一個月下來,收益多少呢?答案是微乎其微。原因何在?突然就想起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一個真實故事:有一次和太太、兒子周末去一家比薩店吃比薩,當時原意是要一個12公分的比薩,可由于現(xiàn)場沒有了12公分的,店員提出能否用一個9公分的和一個6公分的來頂替,“只”收12公分的錢。太太不假思索的說:“可以。”我連忙給予制止說:“不行”。我讓孩子算了一下,一個6公分的+一個9公分的比薩面積之和,要比一個12公分的比薩小多了。
這個問題告訴我們,有時候表面現(xiàn)象是靠不住的。同樣,單純的“多”要比簡單的“深”競爭力差遠了。一個大的池塘,你拋進去一塊石頭,泛起一層漣漪,最外邊的一層可能要比次外層多不了幾厘米,但要是計算面積的話,差距可能就不止是三五平方米。同樣茅臺酒能比二鍋頭好多少?可能只好一點,但正由于差了這一“點”,就造成了成千上倍的差價。
所以,對營銷策劃人來講,不僅要講究策劃的“數”,更要講究策劃的“質”。武術上講究“一寸長,一寸強”,邵珠富倡導的一厘米營銷理論其實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2、宣傳“有力度”好還是“能互動”——這牽扯到�?婷嫫脚_競爭力的問題
廣告部自辦專刊并不少,自辦�?彩菆蠹埖囊徊糠�,必須尊重報紙規(guī)律甚至是媒體規(guī)律。而現(xiàn)在媒體的潮流和趨勢既不是報紙也不是電視,而是互聯(lián)網,所以辦報要向互聯(lián)網學習�,F(xiàn)在不是一個講究深刻和深度的時代,而是一個講究個性和互動的時代,你再有深度再有力度,可能消費者并不買你的帳,你就在那里玩深刻好了,消費者現(xiàn)在喜歡互動和娛樂,而這正是互聯(lián)網的特征。所以�?婷婧蜋谀康脑O置,不一定要拘泥于傳統(tǒng)報紙的規(guī)律,但一定要做得“好玩、輕松、娛樂、互動”,只有快樂才是拯救營銷的唯一利器,深度不應該是我們的主旋律。誰能夠成功販賣快樂,誰就能掌握營銷的主動權。連喝個飲料都要“喝前搖一搖”,連買個“年輕態(tài)健康品”都要有兩個老人又唱又跳的,何況是我們呢?
3、消費者需要“桌子”還是“抽屜”——這牽扯到營銷銳利化程度的問題
昨天邵珠富發(fā)言的時候講到“沒有人承認,但卻是一個事實:濟南時報不是我們的平臺,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客戶選擇濟南時報和選擇山東商報、齊魯晚報,差別真的有那么大嗎?”而事實客戶在選擇我們的時候,更多的選擇的是我們的“人”、我們的“特色版面”、我們的“特色欄目”,在沒有特色的情況下,他們往往喜歡平均用力,但在有特色的時候,他們就往往有所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