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管理有“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四大職能,管理的范疇比領導要廣得多,管理包括了領導,只不過,在管理的四大職能中,只有領導側重于人,其他三個職能側重于事。我們東方人一般把管理者稱作領導,因為我們東方認為,事在人為,人是關鍵因素。在管理的四大職能中,領導職能很關鍵,領導力是管理者是否勝任的最為關鍵的因素。古今中外都認為領導就是運用影響力激勵員工去實現(xiàn)組織目標與使命,因此,大家都把領導力理解為影響他人的能力,或是激勵別人跟隨的能力。而激勵人的前提,是領導必須懂人,懂人是我們人類數(shù)千年來最難的學問,關于人的認識有很多流派與工具,比如人的價值觀、行為風格、能力、心理動機等等。黃德華認為,適應性領導力,就是在行為風格適應他人而讓他人自愿跟隨自己的能力,或者說按照他人的行為風格與之交往的能力。它主要是運用我們人類潛意識的依從原理中的“喜歡與熟識”原理。它與情景領導力不同,情景領導力,是員工處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使用不同的領導方式;它與環(huán)境領導力不同,環(huán)境領導力,是指領導處在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使用不同的領導策略。
對于人類行為風格的研究,也有很多流派,有2分法、3分法、4分法、5分法、六分法、8分法、9分法、12分法、16分法等。但古今中外,均以四分法為主流,只是古今的東方,主流中有五分法。東方周易,認為太極生兩儀,人類有內外兩種風格,兩儀生四象,人類有四種不同的行為風格。易辭中說,君子四知,知剛知微,知柔知彰,萬物之望也。四知即為四德,四德理圓,為菩薩也。四象生八卦,當代易學大師姜祖桐據(jù)此,提出四宗八族人格論。尚五的殷商祖先認為人類的風格為金木水火土五行,由此誕生五行學說。國家行政學院趙菊春教授在《性格化領導》一書中根據(jù)古中國的五行學說提出五行領導風格論。受西方的影響,四分法也在中國開始流行,如FAP顏色法、成君憶的四分法、楊斌的四分法等。從古希臘文明開始,自然哲學家恩培多克勒(約公元前450年)認為人體由四根(火、水、土、氣)構成;人的心理特性依賴身體的特殊構造;身體上的四根配合比例不同造成心理上的差異。其后,被稱為醫(y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約公元前400年)將恩培多克勒的四根理論發(fā)展為人體四液學說。希波克拉底在其所著的《論人的本性》一書中說,人體內部由血液、黑膽、黃膽、黏液四種體液組合的比例不同,構成了各人的不同氣質:血液占優(yōu)勢的為多血質,表現(xiàn)為性情開朗;黑膽占優(yōu)勢的為抑郁質,表現(xiàn)為性情憂郁;黃膽占優(yōu)勢的為膽汁質,表現(xiàn)為性情易怒;黏液占優(yōu)勢的為黏液質,表現(xiàn)為性情冷靜。希氏提出的四液學說后來被演變成著名的氣質學說。瑞士心理學家榮格(1875~1961)在十九世紀初首次提出了人類心理活動的四種功能理論:感覺、直覺、思考、感情。榮格認為每個人的性情特征都是與生俱來的,并且會伴隨著人的一生。1920年威廉•莫爾頓•馬斯頓博士在《常人之情緒》提出的DISC模型占主流,他承襲了蘇格拉底的四分法思維。MAST技術和MAP溝通風格測試都是DISC的變異技術。這些理論已廣泛應用于團隊建議、職業(yè)發(fā)展、婚姻教育、職業(yè)咨詢等方面[1]。而美國戴維•蓋奇和中國黃德華使用四分法研究創(chuàng)業(yè)搭檔,并為創(chuàng)業(yè)者提供咨詢[2,3]。
綜合古今中外的行為風格學說,黃德華提出TOPK十字圓盤模型。它比其他分類方法更方便運用,比其他四分法更通俗易懂更形象直觀。它以支配力為橫坐標,以自制力為縱坐標,把人類行為風格分為四大類和16小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