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紫金釉葵瓣口盤
定窯是宋代著名瓷窯之一,以生產(chǎn)白瓷而馳名。定窯瓷器多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醬釉、褐釉、綠釉等品種。定窯白瓷的馳名始于北宋,而定窯白瓷的燒造則始于唐代。要鑒別定窯瓷器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定窯白釉刻蓮花紋折腰碗
一、要有玉質(zhì)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質(zhì)效應(yīng),以有玉質(zhì)感的為上品,特別是作為宮廷燒造的瓷品,更是必須要燒出玉質(zhì)感來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無論是白定,還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無玉質(zhì)感?真品應(yīng)是釉水瑩潤,富有靈動之氣,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燒造溫度等不易掌握,很難燒出玉質(zhì)感來。一般都是氣韻呆滯、釉色蒼白,無玉質(zhì)感可言。個別能燒出玉質(zhì)感來,但常見色彩顯新,有火爆之感。
定窯白釉刻花花卉紋梅瓶
二、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窯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妝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為白中閃黃,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謂的"象牙白"色。少數(shù)質(zhì)差的釉為白中微閃灰黃。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狀,因為施釉較薄,所以薄處能隱約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處可見積釉呈淺淺的黃綠色。積釉處氣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這也是一個鑒識時要注意的要點。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窯特定的燒成氣氛,故難以燒出"象牙白"的釉色來。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黃,在器物折腰處也難見淺黃綠色。
三、要見"竹絲刷痕"。定窯的制胎工藝中,在胎半干之時,有用竹絲刷子旋修這一道工藝,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絲刷痕".定窯因為施釉較薄,燒成后,在釉薄處透過釉面就隱約可見竹絲修胎所留下的刷痕。這是定窯瓷的一個基本特征之一,在鑒識時必須特別留意。仿品中常不見這種"竹絲刷痕".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夠自然,據(jù)此可以鑒別。
定窯印花螭龍紋盤
四、釉面常見"蠟淚痕"。這種"淚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勻,入燒時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蠟淚狀凸起,球面下部呈淺水綠色。這種"淚痕"只出現(xiàn)在盤碗的外部。有否"淚痕"也成為鑒識是否北定的一個基本特征。當然,不是每一個定窯瓷都有"淚痕",但有"淚痕"比沒有"淚痕"的要容易確認。一般的仿品是較難做出這種"淚痕"來的。
定窯劃花纏枝蓮紋葵瓣口碗
定窯醬釉蓋碗,宋
主編平臺ID:jianghui789623←長按可復(fù)制
文/古玩經(jīng)紀人蔣先生(為你的藏品免費鑒定評估)
聯(lián)系電話:1592193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