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瓷器上冠以帝王年號款始自永樂朝,后成定制。但永樂官窯年號款只見四字款,官窯瓷器上落六字雙行或三行楷書年號款并圍以雙重圓圓這一最常見的體式,則始自宣德朝;常見的六字雙行圍以雙重方框的體式,始自成化朝。還有—種常見的環(huán)書于高足杯、碗足內(nèi)沿的六字或四字年號款的體式,也始自成化朝。
明代官窯瓷器紀年款以朝代款(又稱年號款、年款)為主,民窯瓷器紀年款則以干支款較為多見。明代紀年款多以青花料書寫,兼用暗刻、模印、釉上彩和白泥料書寫。落款位置以器物外底最為多見。也有在器內(nèi)底、近口沿、頸、肩、腹、流、柄等處的。多見的是在瓷盤、花瓶、茶具底部。官窯年款字體除永樂、宣德、弘治、萬歷朝有篆書體外,其他朝未見。款字排列方式,以六字雙行和四字雙行最為多見,六字三行、一排橫書、一行直書、六字環(huán)形、四字錢文排列等極少見。官窯年款多由宮廷出樣、御窯廠有專人負責照樣書寫,字體嚴謹規(guī)整。民窯紀年款則大抵隨意書寫,字體多草率不規(guī)。據(jù)有關專家考證,明代景德鎮(zhèn)官窯瓷器的生產(chǎn)始自洪武二年()369年)。止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此期間官窯瓷器上的紀年款以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歷較多見,其他朝則少見。有人根據(jù)明代各朝官窯瓷器上年款的特點,將明代官窯瓷器年款總結(jié)為五句口訣,即“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這與實際情況基本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