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我說不實用,你要有了就給我送過來,拿回去有300套。”
李麗:“你這么大的袋子拿回去干啥用?”
王瑋:“上次我搞錯了,我以為你說的要拿手提的這種袋子。”
李麗:“我覺得做成像他這種袋子,裝啥也方便,裝鑰匙也方便放在包里。”
這件事讓李麗覺得王瑋是個講誠信的人,正好李麗的工藝禮品需要王瑋這些特色產(chǎn)品的加入,而王瑋也想開拓另一個市場,兩人決定共同開發(fā)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工藝品,訂單從原來20萬元意向增加到了35萬元,并且簽下三年的合約。
李麗:“我們倆現(xiàn)在可以融到一塊做,她把她的旅游產(chǎn)品放到我的工藝品一塊做,即有旅游產(chǎn)品,又有工藝產(chǎn)品,把她的旅游產(chǎn)品檔次也提高了,也把我的工藝產(chǎn)品又把它變成旅游產(chǎn)品了,這個是我們做的,做伊犁地區(qū),做一個哈薩克族的圖案,他們覺得還挺好看的,但他們覺得黑色不好,我覺得黑色挺好,當時我們倆商量做黑色的。”
2005年3月6日五家渠市勞動就業(yè)中心培訓樓因為制作小花帽的工序全都是手工活,工廠的規(guī)模一時難以跟上,為了保證市場供應,她打算在吐魯番和昌吉等地市州辦廠,而各地的勞動保障局在得知她需要擴產(chǎn)招人的消息,都爭相引進這個項目。
新疆兵團農(nóng)六師五家渠市勞動保障局王以貴局長:“當我得知這個廠在做小花帽過程中,他們需要在家庭就可以完成加工任務,我們就積極和他們聯(lián)系,通過朋友介紹,我們把它引過來,給我們下崗失業(yè)人員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崗位。”
每次培訓,來聽課的人總會比報名的人多,原本是30個人的培訓班,一下子來了100多人。
王瑋:“聽你們叫我老師我都自豪得不行了。這是你做的?做得不錯,都幫我做成成品了,快去領貨,說我已經(jīng)看過了,一定要交回去。”
記者:“她們學完了必須要過一關才行是嗎?”
王瑋:“哦,必須檢驗合格了才能去領貨。”
這是王偉第三次到五家渠辦短訓班,學員合格后,將在各自的家里為王瑋她加工了。培訓完這一期,在五家渠市為王瑋做小花帽的工人達到了將近200人。
王以貴局長:“這是第一拔,第二拔呢我們想把她的生產(chǎn)廠家的廠址,也拿到我們這兒來,更多的容納我們的下崗職工。”
王瑋:“我們剛才也和他們局長也商量了,我們兩家攜手,把粗加工和深加工都要放在這一塊,建成一個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