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黃光裕拒絕承認國美是他的家族企業(yè)。“家族企業(yè)里,家里人都是皇親國戚,高高在上,誰都不能管,我的企業(yè)不存在這個問題,我的家人既有管人的也有被別人管的。我的原則是有能力的人來管理。”
黃光裕還這樣回應外界關于國美用人原則的質疑:
一個人只要他具備了條件,他就能獲得重用。在國美里,是按職務來論,而不是按親屬遠近來論。在這個企業(yè)里做事的,有我多年深交的朋友,也有我的親戚,也有我朋友的朋友,但是這些人都定位得非常好,從來不會說因為他是我的朋友或親戚就有特權,他是一個經理,我卻讓他去處分一個老總,不可能發(fā)生這種情況。我任用的這些人都非常精通業(yè)務,待過的地方很多,親自操作的經驗很多,根據企業(yè)的需要我會對他們進行分工,每個時段都不同。
如今,張志銘已經離開國美,李俊濤擔任國美的副總裁,陳曉擔任國美的總裁。2006年3月,戰(zhàn)略股東華平基金高管孫強出任國美電器非執(zhí)行董事。黃光裕的妻子、國美電器集團執(zhí)行董事杜鵑表示,引入孫強任國美電器非執(zhí)行董事,目的在于引入戰(zhàn)略投資后,再引入國外先進管理理念。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今后國美高層中的“外姓人”會越來越多。
換人如換刀
和“價格殺手”的稱號類似,國美人事變動之頻繁同樣聞名于業(yè)界。在國美,機構調整幾乎每半年就要來一次,國美的中高層是一個黃光�?梢噪S時任免的位置。
在國美電器發(fā)展的初期,黃光裕自己透露,不光二級公司,各三級公司的總經理,也均由其親自任免,“對于每一個我看重的人,我都會調他到我的身邊工作一段時間,可以互相熟悉”。有人認為這句話的另一面是:對于每一個我不再看重的人,我就會把他“雪藏”,或者將他“趕盡殺絕”。
黃光裕用低價把國美推上發(fā)展之路后,曾于1998年把經營大權托付給張志銘、何炬等干將,成立了鵬潤投資有限公司,退居國美幕后。對于這一“退隱”,業(yè)界的說法是——并非黃光裕是個舍得放權的人,而是他早已瞄上了更“暴利”的行業(yè)——房地產和資本運作,而國美利用廠家的“賬期”,有不少“沉淀資金”,不用白不用。作為國美電器的獨資母公司,鵬潤投資雖然默默無聞,但在京城地產界也可謂“一擲千金”——其總投資近13個億的鵬潤家園是京城單體面積最大、附帶超五星級豪華酒店、樓頂建有兩個直升機停機坪的寫字樓。國美在全國攻城略地遭到“資金鏈是否會斷裂”的質疑時,國美負責人一句“母公司鵬潤投資有著幾十億的充足資金”讓人們對國美的“厲害”更添了幾分神秘的感覺。
也正是因為黃光裕“退隱”的幾年,國美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北京,而是頂住重重壓力,大膽到天津、上海等地跑馬圈地,把家電零售市場搞得風生水起。這說明以張志銘、何炬為首的國美管理團隊并非等閑之輩。然而,5年之后的2002年10月黃光裕宣布復出后,國美管理團隊5年的平靜好時光從此一去不返。
黃光裕復出后的第一大變革就是“采銷分離”,成立采購中心和銷售中心,實行采購與銷售脫鉤制。黃光裕的理由是為了使部門分工更明確,使采銷工作更專業(yè)化,也使采、銷之間有一個制衡,避免部門權力過大。